人才培养
法学硕士
发布单位: 中美法学院   发布时间:2007-09-07   

中美法学院比较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 养 方 案
专业代码:030121

一、培养目标

中美法学院以美国法和基于美国法的比较法为其教学和研究重点。根据二十一世纪法律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加入WTO之后的实际需求,中美法学院意在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法学素养和在普通法或比较法的某一领域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学术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学院重视法学各相关学科的融合,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使学生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具体要求:

  1. 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德、智、体全面发展;
  2. 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理论功底和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遵守学术规范,具有利用专业理论工具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
  3. 具有相关专业的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实务部门的工作;
  4. 熟练掌握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和交流、独立处理相关的涉外法律事务。

二、研究方向

  1. 比较民商法
  2. 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3. 比较法哲学
  4. 英美法
三、学习年限

1. 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三年。
2.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
3. 课程学分修满后未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的,由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可以提前离校,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可延长至四年。
4. 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以结业论。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1. 学位公共课(计10学分)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108学时 4学分
第一外国语 144学时 4学分
专业外语 36学时 2学分

2. 学位专业课(计12学分)

英美侵权法 54学时 3学分
英美财产法 54学时 3学分
英美合同法 54学时 3学分
美国商法(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等) 54学时 3学分

3. 选修课(计10学分,其中本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

美国宪法与比较宪法 36学时 2学分
美国行政法与比较行政法 36学时 2学分
法律人类学/社会学 36学时 2学分
国际法 36学时 2学分
法律与经济 36学时 2学分
知识产权法 36学时 2学分
美国律师与法律制度 36学时 2学分
美国法律史 36学时 2学分
美国法院的国际诉讼 36学时 2学分
律师学(lawyering) 36学时 2学分
比较法 36学时 2学分
法律英语阅读和写作 36学时 2学分
非专业选修课可由学生自行选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课程:比较法律史;世界遗产法;国际体育法;WTO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性课程。

4. 读书报告(计2学分)

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或本学科范围内至少做读书报告2次。

5. 补修课(计4学分)

民法 36学时 2学分
经济法 36学时 2学分

五、其他教学环节

1. 科研论文(2学分)

应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别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年论文或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导师评阅后计2学分。

2. 社会实践

属于应届生的必修环节,由导师和学院组织落实,共36学时,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

  1. 实行硕士生导师个人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吸引校内外名师、专家和本学科(学科方向)导师参加硕士生的学习指导。同时,邀请国内外专家为学生作学术讲座,开拓、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2.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学术指导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术上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同时重视参与课题研究和咨询实践对学生培养的促进作用。
  3. 导师负责专业课的教学、开题报告和科研实践的组织安排,组织硕士研究生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鼓励并帮助硕士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 在培养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特别注意因材施教,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对于成绩优异的硕士研究生,中美法学院将考虑提供多种形式的海外研修机会,包括赴美攻读或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七、考核方式

  1.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一般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
  2. 硕士研究生在写学位论文之前,需提交两篇学年论文。
  3.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发表其独立创作或合作的科研成果,对于符合特定标准的,可取得相应的奖励学分。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联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实际,并注重学术理论的创新研究。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提纲和写作的具体要求:

  1. 论文的选题应在毕业学年的第一学期之始完成,论文的细写作提纲应在选题完成后两个月内完成。
  2. 在正式撰写学位论文前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准备有关论文写作的详实资料,并作开题报告。
  3.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剽窃和抄袭。
  4.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当符合规定格式,并要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论文字数不少于三万字。

九、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进一步完善答辩制度。

  1. 申请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法定条件。
  2. 学位申请材料必须齐全,内容详实。
  3. 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应符合法定条件。
  4. 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授予全过程,均应按有关规定严肃、认真、公正地进行。

十、主要参考文献 (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的参考文献,由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补充)

  1.  
    1. Bruce A. Ackerman, Reconstructing American law,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Gerald P. McAlinn (ed.),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aw, Durham, NC: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5
    3. Kermit L. Hall, Paul Finkelman, James W. Ely (eds.), American legal history: cases and material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 W.E. Butler and V.N. Kudriavtsev (eds.), Comparative law and legal system : historical and socio-leg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Oceana Publications, 1985
    5. Rudolf B. Schlesinger et al. (eds.), Comparative law: cases, text, materials, New York : Foundation Press, 1998
    6. Vivian Grosswald Curran, (ed.), Comparative law: an introduction, Durham, NC: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2
    7. Arthur Taylor von Mehren, James Russell Gordley, The civil law syste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law, Boston: Little, Brown, 1977
    8. Csaba Varga (ed.), Comparative legal cultures, New York,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2
    9. Leopold Pospísil, Anthropology of law: a comparative theor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1
    10. Peter Sack and Jonathan Aleck (ed.), Law and anthropology, New York,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2
    11. Sally Falk Moore (ed.), Law and anthropology: a reader, Malden, MA: Blackwell Pub., 2005
    12. A. Javier Trevi?o, The sociology of law: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6
    13. 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Boston: Little, Brown, 1986
    14. Steven Shavel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5. William B. Lockhart et al.,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cases, comments, questions, St. Paul, MN: West Pub. Co., 1991
    16. Daniel A. Farber, William N. Eskridge, Jr., Philip P. Frickey,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nstitutional law: themes for the Constitution's third century, St. Paul, MN: Thomson/West Group, 2003
    17. Peter L. Strauss, Todd D. Rakoff, Cynthia R. Farina, Gellhorn and Byse's administrative law: cases and comments, New York, NY: Foundation Press; Eagan, MN: Thomson West, 2003
    18. Richard Craswell, Alan Schwartz (eds.), Foundations of contract law,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1994
    19. E. Allan Farnsworth, United States contract law, Ardsley-on-Hudson, N.Y. : Transnational Juris Publications, 1991
    20. Randy E. Barnett (ed.), Perspectives on contract law, Boston : Little, Brown, 1995
    21. Anthony T. Kronman, Richard A. Posner, The economics of contract law,
    22. Boston: Little, Brown, 1979
    23.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2d, Contracts.
    24. American Law Institute and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mmissioners on Uniform State Laws,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25. Saul Levmore et al. (eds.), Foundations of tort law,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6. Robert L. Rabin (ed.), Perspectives on tort law, Boston : Little, Brown, 1995
    27. Robert E. Keeton, Lewis D. Sargentich, Gregory C. Keating, Cases and materials on tort and accident law, St. Paul, MN: West Group, 1998
    28. Kenneth S. Abraham and Albert Clark Tate, Jr. (eds.), A concise restatement of torts, St. Paul, MN: American Law Institute Publishers, 2000
    29.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3d, Torts: Liability for Physical Harm.
    30.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3d, Torts: Products Liability.
    31.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3d, Torts: Apportionment of Liability.
    32. Robert C. Ellickson, Carol M. Rose, Bruce A. Ackerman (eds.), Perspectives on property law, New York : Aspen Law & Business, 2002
    33. Joseph William Singer, Property law: ru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Aspen Law & Business, 2002
    34.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2d, Property.
    35. Robert Charles Clark, Corporate law,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 1986.
    36. American Law 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37. Richard L. Marcus, Martin H. Redish, Edward F. Sherman, Civil procedure: a modern approach, St. Paul, MN: West Group, 2000
    38. Jacob and Alexander, A Guidebook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Patents, Trade Marks, Copyright and Designs, Sweet & Maxwell, 2004
    39. William Cornis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weet & Maxwell, 2003
    40. 柯尼什《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商标和有关权》(第五版),斯韦特和马克斯韦尔,2003年出版
    41.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律发展》,许传玺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42. Understanding China's Legal System(《美国的中国法研究》),许传玺主编,纽约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3. 《知识产权与电子商务》,薛虹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44.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s in the 21st Century, 薛虹著,Sweet & Maxwell Asia, 2002年出版
    45. 《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薛虹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出版
    46. 《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薛虹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47. Software Protection in China—A Complete Guide, 薛虹著,Sweet & Maxwell Asia, 1999年出版
    48. 《比较法》, 大木雅夫著,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9. 《比较法总论》,茨威格特与克茨著
    50. 《当代主要法律体系》,达维德(法国)著
    51. 《比较法律文化》,埃尔曼(美国)著
    52. 《侵权法》,爱德华·J·柯恩卡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3. 《合同法》,克劳德·D·柔沃等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4. 《公司法》,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5. 《不动产法》,罗杰·H·伯恩哈特等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6. 《统一商法典》,布拉德福德·斯通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7. 《司法程序》,威廉·L·雷诺德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8. 《法与经济学》,杰弗里·L·哈里森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9. 《比较法律传统》,玛丽·A·格林顿等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0. 《法律检索精要》,莫里科·L·科恩等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1. 《知识产权法:专利、商标与著作权》,阿瑟·R·米勒著,法律出版社
    62. 《宪法公民权》,诺曼·维拉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